1月17日上午,2023年全省科技工作會議在杭召開。省科技廳黨組書記佟桂莉主持會議并講話,廳長高鷹忠作工作報告,廳領導孟小軍、吳卿、周土法、葉翠萍,駐省財政廳紀檢監察組副組長呂繼進,部分在杭高校、省部屬科研院所、省實驗室、省技術創新中心、省級新型研發機構、科技型企業負責人,以及廳機關各處室、廳屬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。
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,各設區市設分會場。孟小軍宣讀《關于表揚2019—2021年度全省科技工作成績突出集體和個人的通報》,紹興市政府、西湖區政府、湖州莫干山高新區、良渚實驗室、省激光智能裝備技術創新中心、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主會場作交流發言。
會議認真傳達學習了省委書記易煉紅,省委副書記、省長王浩對全省科技創新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。省委、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重要批示,是對全省科技系統和科技創新工作的莫大鼓勵。全省科技系統將深刻領會、再接再厲,切實把省領導的殷切期望轉化為推進科技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。
佟桂莉就做好今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科技創新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。要學深悟透,學用貫通,站得更高方能謀得更遠。要認真學習黨中央、省委省政府對科技創新工作的新部署、新要求,深刻理解其內涵實質,準確把握科技創新的方位和定位、使命和任務、方法和路徑,按照“著眼長遠、錨定五年、謀準三年、扎實干好每一年”的要求,始終以趕考者的清醒和姿態,腳踏實地、攻堅克難,努力答好“新考題”、交出“高分卷”。要同題共答,同向發力,放大格局方能引領全局。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強,保持領跑的先發優勢,直面并跑的競爭態勢,扭轉跟跑的短板劣勢。要齊上新跑道,在建設“315”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上形成一盤棋、擰成一股繩。要優化新布局,在繼續高標準布局一批重大科創平臺的基礎上,把工作重心放到發揮好已布局平臺的作用,加快產出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上來。要提升新能力,進一步提升高端人才團隊的集聚力、區域創新能級的支撐力、科技體制改革的驅動力。要堅持守正,堅定創新,揚優補短方能決戰決勝。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,要“守”好科技創新工作的重大原則和寶貴經驗,“守”好我省科技創新的優勢和稟賦。創新才能引領時代,要堅持引領導向、問題導向,既要看到我省科技創新工作已具備全國領跑的基礎和條件,也要重視正視短板和問題,以“點上突破”帶動“面上提升”。要真抓實干,真情投入,干事成事方能彰顯擔當。要拉高標桿,牢固樹立“不在上游、就是下游,不爭第一、就是落后”的爭先理念和卓越意識,找標桿、學標桿、超標桿,建立對標清單,拿出追趕方案,做到比有目標、學有行動、趕有措施、創有成果。要攻堅克難,不為困難找理由,只為成功找辦法,切實展現科技干部的硬朗作風。要多跨協同,按照“四抓”要求,堅持借助外力與主動作為相結合,敢于牽頭協調,長于多跨協同,善于系統集成,推動科技創新工作形成“大合唱”、奏響“最強音”。要黨建統領,從嚴治黨,勤政廉政方能永葆本色。要堅定踐行政治忠誠,深刻領會“兩個確立”的決定性意義,增強“四個意識”,堅定“四個自信”,做到“兩個維護”。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,強化一貫到底,進一步壓實市縣主體責任,加快形成“大抓基層”的鮮明導向。要著力鍛造務實作風,打造“政治能力強、專業能力強、履職能力強、改革創新能力強”的新時代科技鐵軍。要始終堅定勤廉追求,深化“清廉科技”品牌塑造,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生態。
高鷹忠充分肯定了2022年工作和過去五年科技創新取得的歷史性成就,總結了過去五年科技創新工作的寶貴經驗,并對做好今后五年和2023年科技創新工作進行了部署。他指出,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,是我省以“兩個先行”打造“重要窗口”、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篇章的關鍵時期。我們唯有堅定信心、振奮精神,靶向發力、精準施策,全力實施“315”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,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高地和創新策源地,才能在中國式現代化浙江先行的新賽道中走在前列、再創佳績。他強調,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,是“八八戰略”實施20周年,也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之年,做好科技創新工作意義重大。要全力提升重大科創平臺能級,加快推進實驗室體系、技術創新中心體系、大科學裝置、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建設,推動國際大科學計劃落地。要堅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,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,部署實施一批省級重大科技項目,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。要大力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,實施科技企業“雙倍增”行動計劃和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,進一步培育壯大企業創新主體,提升企業研發機構、研發活動覆蓋率。要著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,推進國家科技成果評價改革綜合試點,完善知識價值導向分配機制,擴大職務科技成果賦權、單列管理等改革試點覆蓋面,推動技術驗證中心建設,探索構建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圈。要切實增強區域創新能力,推動全省科創走廊“多層次、體系化、差異化”發展,加快國家創新型城市、創新型縣(市)建設,推進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爭先進位,積極賦能山區26縣高質量發展。要加快引育科技人才團隊,重塑提升科技人才計劃,制定完善科技激勵機制的意見,構建支持青年人才擔綱領銜機制,打造以戰略科技創新團隊為核心的戰略科技人才力量。要積極擴大科技交流合作,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,聯動推進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建設,加強與大院名校的戰略合作。要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生態,推動“科技大腦+未來實驗室”創新范式全面破題,深化國家全面創新改革,系統推進科技倫理治理體系建設。
免責聲明:本圖文、資料來源于網絡,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分享,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也不構成其他建議。僅供交流,不為其版權負責。如涉及侵權,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: zpia2008@163.com。